上外新闻> 特稿>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⑧

【系列专题】 2024-10-17 作者 / 符春苗、葛忆翔、李戈 来源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西方语系

语言切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专栏,陆续推出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聚焦核心领域 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时代新人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符春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改革,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部署,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化综合改革的新篇章。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将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强劲引擎,聚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党的建设三大核心领域,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学科发展:巩固特色优势、强化交叉融合。学院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作等方式,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鼓励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我们将继续深化学科体系改革,强化传统与新兴、常规与特色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跨、通、融”的创新路径,构建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文化战略与国际政治社会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以及比较政治与区域国标研究等为特色的学科体系,促进政治学、外语、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补足发展短板,形成学科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育人。学院贯彻本硕博贯通与“跨、通、融”的新文科教学理念,实现了政治学+外语的高度复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外语精通、理论扎实、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全球治理人才。注重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国际谈判与外交实践”名家系列讲座,连续举办模拟联合国大赛、国别区域研究田野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提供坚强保障。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作为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专业课程,推动学院思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发挥政治学优势,组织学者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高质量推进翻译人才培养

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 葛忆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国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质量推进翻译人才培养,加强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面向国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高质量推进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学改革。一是要优化教学体系,将科技发展、翻译学科前沿成果、跨学科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材等育人资源;二是要积极探索政产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深化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翻译与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培养能应对全球化和新技术挑战的创新型翻译人才。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持续构建全球化翻译教育与研究合作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翻译行业标准制定;与国际组织和世界顶级翻译机构深度合作,助力学生走向国际舞台,传播中国声音。

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具有卓越影响力的翻译师资队伍。高质量推进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是师资队伍。需着力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水平高、学术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需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拥有行业顶尖影响力的专家人才、拥有文理/文工跨学科学术背景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中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打造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同时,着力创新组织模式,通过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等方式,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的学科融合。

系统集成,完善联动贯通的立德树人机制。高质量推进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立德树人机制。需系统集成、多方协同,不断完善。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运用系统思维,通过师生党建、思政教育、学科建设、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协同,打造全面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将思政教育、学科建设、社会实践和文化建设联动贯通,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形成立德树人巨大合力。

 

学习全会精神  践行守正创新

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李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坚持守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守正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守正,是对信仰与初心的坚守;创新,则如乘风破浪,推动我们追求变革与进步。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其深邃内涵与现实启示,在支部党建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探索中,践行守正创新。

守正: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守正,是坚持真理、恪守正道,必须坚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动摇。在全会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犹如站在历史的长河之畔,清晰地望见一条通往未来的宽广大道。作为党员教师,我们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系教工党支部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锤炼党员教师队伍。以“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主题,广泛开展师德学习活动,明确全体教师的育人职责,自觉把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尺度和工作目标,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党员教师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将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激励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创新:时代先锋  筑梦未来

创新,是勇于探索、求新求变,必须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开创新局面。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创新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实现理论、实践、机制的创新。系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开拓大学生非遗实践课堂等项目,努力实现五育并举,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灵,将教育根植于时代的土壤,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卓越人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文化传播与课程改革,专业教师团队参与编写《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并开设慕课,在教学内容、载体上均实现了创新,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学生多元思维方式,引领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勇敢肩负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守初心,勇于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师生挺膺担当向未来。

 

相关阅读: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①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②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③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④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⑤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⑥

SISU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⑦

初审 / 孙梦彤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