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专栏,陆续推出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培育时代新人: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学院发展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徐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通过仔细阅读报告,聆听辅导报告,越发领会到会议精神为我国接下来一个阶段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对教育工作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三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全会报告主题鲜明,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报告中提出的十三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学习,可以深刻理解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做好顶层设计。其次,报告对于科技、教育、人才的阐述为高等教育战线注入新的力量。报告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不仅凸显了高校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为高校的改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应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第三,教育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怀部长在辅导报告中强调了教育的三大属性,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到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
全会强调,要重视发挥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要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在学院层面亦是如此。一方面,党委成员要不断深入学习,提升政策领悟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一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改革目标的完成。结合会议精神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科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学院下一阶段的改革指明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要狠抓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落实,紧扣科技创新主题进行人才培养。学院提出立德树人要涵盖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强基-融新-崇德”的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围绕“数智型管理人才”理念,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前沿科技素养,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人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以党建为引领,培养教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通过高水平团队和高层次平台建设,提升学院教师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能力。在校企融合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社会,建立校企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努力书写“教育强国,上外何为”法语人的新篇章
法语系党委书记 忻炯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我们鼓足干劲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学校、院系改革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冲锋号。上外法语系党委认真组织学习领悟全会精神,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推动贯彻落实持续走深走实。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保证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坚决做到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主体责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挥引领作用,凝聚共识,持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要深化落实“党建+”特色党建理念,为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一融双高”、为院系建设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
高等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主动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要抓好课程建设、用好社会大课堂,积极发挥“行走着”“思考着”“体验着”和“践行着”的大思政教育功能,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队伍;要把所有要素资源紧密围绕育人总目标进行集聚配置,所有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为人才脱颖而出服务、为培育人才助力开展。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关键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我们要着眼于外语教育的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应对世界和时代的剧烈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迭代,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方法创新为基础、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应用创新为支撑、实践育人创新为重点、制度创新为保障,积极探索外语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和新特点、新机遇,着力增强立德树人的“精度”;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技术对外语教育带来的“危”与“机”的同时,着力拓展科学研究的“广度”;在准确把握“时”与“势”的基础上,做好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必须牢牢把握外语核心竞争力,在“外”字上下真功夫作深文章,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和提升中国全球话语能力积极主动而为。
知国情凝心铸魂 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俄欧亚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高少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党建基层重要组织,教工党支部无时不刻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教工支部要凝聚教工党员的力量和智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员教师应当勤修乐教、潜心治学、立德修身、胸怀天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我们注重国情社情考察,老师带领学生赴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田野调查,指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国情社情调研相关实践项目。今年8月底,我个人参加学校“行思中国”多语种福建宁德国情教育实践项目。在霞浦半月里深山中,农民数十年倾家荡产自费创办“畲族民俗博物馆”,这是民族文化自信最好最有力的诠释!在福安下岐村,闽东连家渔民上世纪90年代的贫困催人泪下,上岸后新居门口海景阳台上子孙绕膝尽承欢生活感人至深。寿宁县革命老区下党乡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脱贫致富,在这里,我们巧遇来自世界各地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年轻人,他们来这里寻访中国乡村、感受中国发展,下党村一座座廊桥如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历史和当下连接,让中国与世界贯通。在宁德,我们亲眼看到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现代化车间,以及智能绿色环保的上汽宁德基地,感受高科技走进百姓生活。我将带着这段国情教育研习的成果,走上课堂,把宁德故事讲给学生。我也会和支部老师分享此行的体悟,鼓励更多老师参与国情社情考察和社会实践锻炼,提升育人能力。
全会强调,“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教工支部书记和“双带头人”,我带领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群谈心”“党支部书记交流”“掌上学习交流”以及党员教师结对子“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将党员教师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深切认识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战略语种建设、“多语种+”教学模式、“俄语+工管”复合型人才培养,党员教师在学院大会、党政联席会议、教研室会上开动头脑风暴,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