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人物> 正文

建校70周年 | 校史故事:记张宝珠老师二三事

【校史长廊】 2019-11-25 作者 / 毛尼娜 来源 / SISU

语言切换
  • 【摄影 | 】

1987年6月,我陪同妈妈从太仓治病回家后不久,爸爸偶然从一张报纸上看到学校英语系的张宝珠老师因为自己罹患重病,拜师学练气功并且康复的消息,于是就辗转地请到了张老师。

张老师携带了一本台湾出版的由吴若石编写《神奇的病理按摩》的书,进了家门便直截了当地询问妈妈的病情,然后教我们姊妹几个按照书上的脚底(背)示意图按摩起来,以后她隔三岔五地到我家里来看我妈妈。见我妈妈实在太难受,她便教念藏密咒语“六字大明咒”,以减轻痛苦。我的大妹妹,因为张老师的指点及她带来的这本书,得到了“真传”,她回到外地后,就凭自己一双手及简单的辅助工具,热心无偿地为他人治疗疾病,她右手指的关节因为长时间的用力都起了老茧,在她无私的帮助下,治愈和缓解了不少在医院没治好的病症,受益者近百人。妹妹老是说,“能用药治好的病不要来找我。”因为按摩对患者来说是件很受罪(很痛)的事,就像是在上刑罚。那本书中说“患者被按摩时响起一片哭天喊地声,但过后又坚持来按,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站(他们大多患的都是医院治不好的病),他们许多人哭完后奇迹般地笑着走了回去”。

那几年张老师先后介绍了两位气功老师来学校带领我们(有二十多位学校员工参加)练习站桩,强身健体。她自己几乎每天要去虹口公园练功或打太极拳,我和她一起在公园打太极拳期间,见她热情地用随身携带的王不留子耳贴为周围素不相识的人贴耳穴、治疗疾病。

张老师是英语系的副教授,当时是硕士研究生史志康的导师,但是她身上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更看不出她是在美国吃洋面包长大的华侨。她说的一口标准的英语,曾经录制过中学生英语教学磁带。

1989年由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制作到最后配音阶段,我跟随张老师来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学校的杨小石教授也来了。整个剧组就缺潘虹因为感冒没有到场(我只见到了她的由飞机托运过来的行李箱),其他演员如饰演男主角陈寅的濮存昕、饰演二姐的肖雄、饰演小妹的李克纯以及英达等都在场。张老师为潘虹饰演的李彤配英语,杨小石教授则替一位马车夫和无线电播音员配英语。在配音过程中,谢晋导演看见银幕中的李彤急急忙忙走路的步态,笑着说,这个慌慌张张走路的样子就像是在找厕所……。到中午了,我跟随他们在广元路上的一家西餐馆就餐。我从来没想到能和著名导演谢晋及以后成名的濮存昕等明星在同一桌就餐。我坐在他们旁边,聆听谢导他们相互之间的谈论……。

其实,张老师有一位值得她骄傲的父亲:张仲礼,上海社科院院长。早在四十年代,他在美国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著有《中国绅士》等书,华盛顿大学曾经阻拦他回国,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还是于1958年回到了祖国。退休以后,他是连任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是人代会上的议案大王。张老师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父亲过人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张老师家中,偶然看到了一张《文汇报》,头版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版面是她父亲的一张巨幅照片。  

由于张老师长年累月地给别人看病,过度的消耗了自己的体力,再加上她的饮食中几乎没有荤食,可能是入不敷出吧,造成旧病复发,于1993年5月12日去世,时年50岁。

时间一晃,26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张老师正当英年,却走了,真的好痛心!这无论对她自己的家庭,对她的父母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学校来说,她本可以为学校多培养几位攻读“美国文学”方向的硕士的。

在建校70周年的今天,我好怀念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日子,现就写这几件往事,以飨读者。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