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专栏,陆续推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学者教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 保障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处处长 王斌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学校纪检监察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融入和服务改革大局,立足职能职责抓好贯彻落实。
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学校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使命,切实增强做好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落实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要求,把党的自我革命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实践,推动健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立足纪检监察职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以正风肃纪反腐为改革清障护航。一是以强化政治监督压实改革责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全会重大改革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二是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增强改革动力,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一体推进党风政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三是以严管厚爱结合凝聚改革合力,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严格纪律执行,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有力有效服务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四是以严惩腐败清除改革障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持续紧盯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不断提升纪检监察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全会作出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一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推动校内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同向发力,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二是持续深化落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执纪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三是锻造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铁军本色,持续推进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改革为要 实干为先
校长办公室主任、语言研究院党委书记 蒋昕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再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培养卓越人才、开展前沿研究、传承优秀文化、推动开放创新的核心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肩负的历史责任,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外在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以改革促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深刻领会改革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学生外部成长环境,高校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优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产出更多能够解决“卡脖子”“卡嗓子”问题的高水平成果或产品,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是理解把握学校改革的必要性。上外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共经历了三次转型,目前正处于以外国语言文学为根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现代科技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转型之中。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运而生,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职责与使命也因此有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此进程中,教育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我们在“守正”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结合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三是充分抓好改革的举措落实。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改革过程中,要以学校“跨、通、融”改革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驱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温度;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潜能,实现科学治理,统筹带动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质增效。例如,校办在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中,与财务系统、档案系统等共享数据资源,以期运用法治思维和信息化手段破解内控治理难题。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强化引领,辐射带动“一网通办”、财务智能报销、电子印章技术等多业务条线机制创新,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提高内部治理效率,持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内生动力和基础支撑。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值上外建校75周年,将全会精神融入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是国家战略和时代命题赋予上外人的责任。我们要以科学化、民族化、现代化表述,抉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现代因子和时代新质,打造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助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走向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并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时代人才。
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探索中国文化的全球生产机制。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文学研究院和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要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文化课题,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立场,凸显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在世界的引领性影响;探索中国文化在全球知识体系中释放了什么、催化了什么、驱动了什么、生成了什么,对文化形态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参与和共建了文明进程,凸显中国文化的“世界性”特质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对接国家文化战略,开展结构合理的跨学科研究。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发挥多语种团队优势,对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目标,致力于组建多语种、跨多学科门类的重大团队,囊括文学、跨文化传播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以跨学科对话,多语种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在方法论层面反思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欧美模式”,实现研究立场的转向,视野的转向,范式的转换,建构中国知识共同体,呈现中国文化的创生性和统合性维度,助力外国文学研究新方法、新视角、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服务于经世致用的学术和教学。坚持以国家发展和时代诉求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基础研究对应用实践的指导和转化。目前已创建首个世界文学“中国故事”综合文献数据库,涵盖33个语种,涉及48个国家和地区,引入数字人文技术,全面采集、清洗、序化各语种“中国故事”文本,精准描摹中国故事在国别区域内的辐射影响,可视化呈现中国文化的世界流变谱系和知识生产机制。该研究不仅能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提升原创性学术研究能力,还能服务外语教学,培养“会讲中国故事、能与世界沟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不断深化中外文学文化的研究、教学与传播,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中国学者的视野与担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