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7月2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工作专班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学校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209召开。专班组长、校长李岩松出席会议并讲话,专班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金慧主持。
李岩松校长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教育模式和内容的深刻变革,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积极应对这一趋势,探索和布局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他指出,未来学校应继续从课程建设、课程供给、师资培养及课程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深入推进,打造独具上外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动外语类高校教学改革。同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确保各项工作紧密贴合学校定位、育人目标、学生期望与行业动向,为教学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金慧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简称“AIM”方案)主要内容,指出该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打造人工智能+专业体系、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多模态资源、人工智能+教学场景研究以及人工智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计算思维、智能思维,提升学生数智素养与能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
教务处汇报了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进展。多语种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萍介绍了《AI应用指南与规范框架》(草案),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心主任杨放春分享了对人工智能融合课程的思考,强调课程的前沿性和应用性,确保契合文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心副主任宋艳介绍了学校智能体以及微专业建设的情况,图书馆馆长蔡迎春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学生素养培养情况。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建清指出人工智能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科院校开设提示词工程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并注重与企业合作,提升课程的行业接轨程度。
专班成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人员结合围绕大模型技术与本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要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在外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提升教学互动性和实效性。在教师培训方面,强调应进一步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提升数智素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方面,指出要推动课程改革,鼓励结合上外特色,开设人工智能融合课程,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后续,学校将继续发挥外语学科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语种+”卓越人才贡献上外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