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学术> 正文

第十九届华东外语论坛在福建举行

【学术活动】 2025-11-05 作者 / 查依帆 来源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切换
  • wechat_2025-11-05_100732_607.png

  • 黄新华(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jpg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教授

  • 王欣(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jpg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欣教授

  • 杨信彰(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jpg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杨信彰教授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九届华东外语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AI赋能·文明互鉴:外语学科的时代使命担当”为主题,由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协作组主办,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

华东地区外语论坛是由华东地区外文学会协作组主办的区域性学术会议。2004年11月,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协作组成立。首届华东外语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多年来,论坛在促进华东地区高校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交流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已成功举办十九届。第二十届华东外语论坛将于2026年在山东举办。

论坛开幕式上,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欣教授,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杨信彰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丁毅编审先后致辞,共同展望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使命与发展路径。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教授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回顾了集美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并重点介绍了学校近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具有鲜明“工海”特色的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欣教授指出,华东外语论坛作为外语教育界高水平年度学术活动,对华东区域乃至全国外语教学科研、教师素养提升意义重大。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浪潮推动高等教育范式变革,外语学科正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她分享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多阶段发展实践,并呼吁华东六省一市各兄弟院校共同拓展学科专业新内涵,开辟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赛道。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杨信彰教授回顾了华东外语论坛走过的十八载春秋,并指出本届论坛以“AI赋能·文明互鉴:外语学科的时代使命担当”为主题,既是对往届论坛思想的传承,更是对数字时代外语学科发展命题的全新回应。他围绕论坛的历史传承、主题内涵、分论坛设计及学科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丁毅编审表示,华东外语论坛在推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外语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教社作为论坛多年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已先后出版 17 辑《华东外语论坛》,期待以华东外语论坛为平台,汇聚起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智慧,构建起助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开幕式由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燕主持。

论坛设置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两大板块,围绕“AI赋能·文明互鉴:外语学科的时代使命担当”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主旨报告环节,5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根据此次论坛专题,分别从外语人才培养革新、学科理论体系建构、教育战略转型、领域创新应用、跨界融合发展五大维度,为“AI赋能・文明互鉴”背景下外语学科的使命践行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学术方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欣教授首先发言,聚焦AI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创新思维培养与知识体系重塑问题。她剖析AI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两个维度,即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提出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强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为实现外语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不断提升外语教育的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方面带来了重要启示。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枫教授就“学科翻译史及其理论建构”这一议题提出宝贵观点。他通过理论、方法、学科与实践四个维度阐述学科翻译史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并从学科翻译史的定义与内涵、理论与方法基础、核心研究范畴等方面构建理论框架,阐述其区别于传统翻译史的独特属性,为学科翻译史及其理论建构树立新的方法论典范。

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则强调在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等外语教育变革。面对强国建设与数智技术变革的双重背景,他分析了高等外语教育变革的内涵与定义,并为高等外语教育变革提供了指导性发展坐标。

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外国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他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变革外国文学研究范式,为外国文学研究注入新活力,也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外国文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人工智能还是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外国文学研究的独特见解。

山东大学马文教授针对健康语言学、医疗语言学和临床语言学展开讨论。他围绕语言与健康的交叉领域,梳理了学科内涵,并阐释了其研究范围与目标以及分支方向,也对健康语言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研讨环节,108位国内高校师生就不同领域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该环节分为6个分论坛,涵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外语教育学”等学科主题,与会师生针对数智时代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技术赋能与人文反思,理论前沿、技术变革与文学研究的未来,翻译学的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展开研讨。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秘书长林明金教授主持闭幕式,并宣布本次论坛的获奖优秀论文。下届承办单位代表,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教授向此次华东外语论坛的圆满落幕表示祝贺,并预祝下届论坛顺利举办。

初审 / 杨扬 编校 / SISU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