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学术> 正文

上海世协在上外举办学术研讨会:刘海涛院士深度解读“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智能”

【学术活动】 2025-09-16 作者 / 李卫峰 来源 / 东方语学院

语言切换
  • 上海世协在上外举办学术研讨会:刘海涛院士深度解读“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智能”

9月13日上午,上海市世界语协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主题为“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智能”的高端学术研讨会。该活动为上海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2025年度学术活动合作项目,社联学会处领导卢红青亲临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与“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刘海涛院士主讲。他同时也是世界语学院(Akademio de Esperanto, ADE)全球45位院士之一,长期活跃在计量语言学、依存语法、语言网络与复杂系统等前沿领域,拥有国际学术声誉。

会议由上海世协会长周天豪主持,现场参会人员有协会会员,上外语言研究与教学领域师生,来自越南、伊朗的世界语者,以及来自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社会人士等。

 智能时代的语言学思考

刘海涛教授以《从语言数据到语言智能》为题展开主旨演讲。他首先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作为人类最根本的认知活动之一的语言学正面临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往往依赖思辨与推理,但随着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崛起,人工智能通过庞大的语料库学习语言规律,展现出远超人类直觉的表现力。“今天的大模型知识,正是来自数据本身。”刘教授强调,这要求语言学家必须反思: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能否用数据的方法回答过去回答不了的问题?

从索绪尔到维特根斯坦:语言与AI的契合点

刘教授特别回溯了现代语言学的两大经典观点: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任意性说明“书”、“book”、“libro”只是不同语言的符号选择;线条性则强调语言以序列形式存在。正是这种符号链条,使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大量文本序列进行学习。

然而,AI 的突破并不止于“识符号”。通过“词嵌入”技术,机器能够捕捉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形成语义网络,把“书”、“报纸”、“杂志”等概念靠在一起,从而真正迈向“理解意义”的层面。

这让人联想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一个词的含义,就是它在语言中使用的用法。”刘教授指出,当代语言大模型的成功,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现实印证。

世界语:人类历史上的“语言学实验”

谈及世界语,作为索绪尔第四代传人的刘海涛教授指出,尽管索绪尔曾怀疑人造语言能否长期存在,但今天的事实证明,1887年问世的世界语小册子“La Unua Libro”已在138年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工具,使用人数达数百万之众。

“世界语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语言学实验。”刘教授表示,它压缩了语言发展的时空,为研究语言演化提供了难得的样本。在其所著《语言规划讲义》一书中,“世界语”一词出现超过380次,专章探讨其学术与战略意义。在他看来,世界语不仅是文化交流工具,更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种中立、公平的语言方案。

科学规律与语言普遍性

刘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自己团队在依存句法与复杂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依存距离最小化原则”(DDM)显示:不论哪种语言,存在句法关系的词语往往尽可能靠近,以降低人类理解的认知负担。AI 大模型同样在生成语言时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对比20余种语言的句子长度与结构分布,研究发现汉语呈现独特的“2-3-1-4”流水句模式,而世界语则与自然语言高度一致,显示其完全符合人类语言的统计规律。复杂网络分析还揭示了儿童语言“一夜爆发”的涌现现象,以及世界语在形态上接近孤立语的特征。这些成果印证了一个核心观点:语言有共性规律,而AI的出现为揭示这些规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

风险与机遇:语言学家的责任

在肯定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刘教授也表达了忧虑。他用“小老虎”作比喻:AI 正迅速成长,但开发者自己也无法完全解释其机制。若不加以研究与引导,人类可能被其所反制。“这是人文学者千年难遇的机遇。”刘教授指出,语言学家必须抓住契机,通过语言切入点,推动人机共生的未来。

互动与总结:思想的火花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参会者提出了涉及世界语应用、AI教材翻译、机器“造词”、传统文化与AI结合等问题。刘教授逐一回应,既肯定实践价值,也提醒相关风险,引发热烈讨论。研讨会最后,上海世协会长周天豪作总结。他表示:“刘海涛教授用大量世界语案例,深入阐释了语言数据与语言智能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今天的讨论不仅揭示了语言智能的奥秘,更为语言学习者、研究者和爱好者指明了探索方向。” 研讨会紧扣人工智能与语言研究的前沿议题。与会者表示获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高质量学术交流,为语言智能与世界语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初审 / SISU 编校 / SISU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