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第十届青年比较法论坛暨“比较法与涉外法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译林出版社、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论坛活动。法学院院长张海斌主持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学雷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比较法与涉外法治存在天然的协同互动关系。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对比,为涉外法治的规则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工具;涉外法治统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治理体系,致力于解决涉外法律事务中的争端与合作问题。本次论坛聚焦“比较法与涉外法治”主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他相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助力上外法学学科更好地聚焦涉外法治研究,优化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代中国涉外法治建设贡献更多上外力量。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李秀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有望进一步拓展比较法与涉外法治领域的学术视野,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明泽在致辞中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充分展现了跨法域研究的价值与魅力,更为学界和实务界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于明教授在论坛主旨说明中简要回顾了青年比较法论坛的举办历程,深入阐释了本次会议选题的考量和意义。
本届论坛为期一天,共分为四个单元,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多维视角下的涉外法治实践与理论”“涉外法治视野下的国别与区域法律实践”“比较法理论范式与方法论革新”“涉外法治的经典传统与新域拓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鲁楠、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剑银对论坛作学术总结。法学院副院长王伟臣、沈志韬及法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研究生等一同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