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学术> 正文

上外举办AI时代的形象研究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暨形象研究与全球传播2024年年会

【学术活动】 2024-07-03 作者 / SISU 来源 /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切换
  • 01.png

  • 02.png

  • 03.png

  • 05.png

  • 06.png

  • 07.png

      6月29日,AI时代的形象研究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暨形象研究与全球传播2024年年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办。此次会议为上海外国语大学75周年庆祝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和《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期刊联合承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办公室主任孙卫星、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党委书记樊娟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巴西等中外专家学者六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沛芹主持。

      尹冬梅在致辞中表示,建校75周年以来,上外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为促进中外文明对话、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球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形象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实践,以及其在全球传播中的角色、影响与挑战,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期待与会专家为全球传播新生态提供有益的启示。

     郭可表示,近年来上外新闻传播学院积极探索,突出学科特色,确立了新闻学、国际传播、国际舆论和形象研究等学科发展主攻方向。本次会议的举办有利于建立全球传播领域的学术共同体,为全球传播知识体系创新的可持续探索提供可能。

      主旨演讲环节,六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围绕形象研究与学术发表等主题展开精彩发言。

      本次年会以“AI时代的形象研究和全球传播”为核心主题,设置了“AI时代的全球传播:全球知识体系与学术发表”“中国的国家形象、城市与区域形象研究”“AI时代的全球报道与舆论”“全球传播史:知识生产与研究路径”和“AI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话语”五个分论坛。

      论坛一与会嘉宾分享了AI技术、政治霸权、语言媒介、编委会与机构从属等因素对学术发表和学术图谱的影响,探讨全球学术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与表征,认为相关问题亟待学术界的共同弥合。论坛二与会嘉宾从形象研究途径、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上海形象在不同媒介中的建构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视角和专业背景为形象研究提供了多维路径、引入了创新方法和拓展了丰富议题。论坛三与会嘉宾从社交媒体传播、舆论认同、媒体研究、城市传播等角度深度讨论了AI时代下全球报道与舆论的相关议题,认为应当加强国内外学术沟通,发掘和解决“真问题”,设计和开展“实研究”。论坛四与会嘉宾讨论了数个国家的民族新闻业发展史,以及全球传播史研究的概况,认为传播史绝非史料的简单罗列,研究跨国传播史的一大意义在于站在全球视野与中国国情作对话,进而解决国内外的实际问题。论坛五与会嘉宾从AI与战争、跨文化的话语生产机制、AI与新闻翻译、青少年网络霸凌、日本ACG文化与拟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短片等角度探讨了AI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话语相关议题,重点强调了文化差异、人机共译等研究重点和潜在挑战。

        本次年会的承办方之一为我校英语学术期刊《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该期刊由德古意特出版社出版,旨在发表高质量、创新性和原创性的全球传播研究,文章配有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等的六种语言摘要,以此搭建英语世界和非英语世界全球传播研究的学术桥梁。

初审 / SISU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