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学术> 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卫生治理”学术研讨会

【学术活动】 2021-12-03 作者 / 崔胜南 来源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语言切换
  • 与会专家合影 【摄影 | SISU】

  • 查明建教授开幕式致辞 【摄影 | SISU】

  • 刘培龙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摄影 | SISU】

2021年11月28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卫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外宾馆和腾讯会议同步举行。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以及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HPA健康扶贫行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建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世卫组织消除疟疾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等公共卫生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的近30位全球卫生治理专家汇聚一堂, 共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卫生治理之道。

 本次研讨会除开幕式、闭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外,还分别设有“国际关系视域中的全球卫生治理”、“公共卫生视域中的全球卫生治理”、“区域与国别研究视域中的全球卫生治理”和“如何培养全球卫生治理人才”四个专题发言环节。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致开幕辞。查明建教授指出,新冠疫情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我国应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实践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跨国传染病的影响已超过公共卫生领域,并深刻影响到国家间关系,因此有必要从公共卫生治理和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关学院全球卫生治理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界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杨洁勉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建设的使命”的主旨演讲。杨洁勉教授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对全人类构成重大安全威胁,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中国国关学界要有参与感、使命感和行动力,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和跨界联合行动,提升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原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总干事顾问刘培龙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从世卫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看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卫生治理”的主旨演讲。刘培龙教授从认为,全球卫生治理不应当没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治理也不应只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治理应当致力于解决卫生安全高级别政治领导缺位、价值冲突加剧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

 在“国际关系视域中的全球卫生治理”专题发言环节,张贵洪、徐彤武、王勇、汤蓓等专家就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制度设计、全球卫生治理规范的法制化、气候变化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的威胁、新冠疫苗国际公平分配中的政治决定因素、全球卫生治理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全球卫生外交的理念展开讨论,张清敏教授进行了评论。各位专家认为,对全球卫生治理的政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在“公共卫生视域中的全球卫生治理”专题发言环节,王小理、王友发、陈英耀、曹俊、王云屏等专家分别就全球慢性病防控、卫生技术评估改善全民健康覆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抗疟合作与中国角色、公共卫生安全全球治理以及如何强化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中的话语权等议题展开讨论,郭岩教授进行了点评。各位专家认为,我国的公共卫生技术优势可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的全球卫生治理”专题发言环节,王晓春、张军、蔡毅、汪段泳、徐文娇等专家分别就新冠疫情下非洲新公共卫生秩序的建立、民间组织在脆弱国家的卫生参与行动、中国与OECD国家的抗疫政策比较、脆弱国家的抗疫实践、中等国家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黄葭燕教授进行了点评。与会专家认为,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抗疫实践差别很大,即使是贫困区域和国家,卫生治理的两极分化也十分严重,中国的海外全球卫生治理参与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在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将中国故事与国际标准相结合,提升国际认可度。

在“如何培养全球卫生治理人才”专题发言环节,唐昆、向浩、尹慧、秦倩、晋继勇等专家分别就全球卫生治理人才培养的中国路径、中国全球卫生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模型及青年选拔培养和复合型全球卫生外交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讨论,郑志杰教授进行了点评。各位专家认为,全球卫生治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解决学科之间的壁垒问题,需要统筹的规划,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多渠道、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全球卫生治理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研讨会最后,晋继勇教授进行总结致谢发言。本次会议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首次举办的公共卫生和国际关系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在全球疫情防控依然充满变数的背景下,本次学术研讨会聚焦全球卫生治理的紧迫议题,不但提升了学界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对我国的全球卫生治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关系和公共卫生之间的交叉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