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2025年7月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团队在张红玲和顾力行两位主任的带领下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IAIR) 和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ACCP) 主办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在数字化互联世界中构建跨文化桥梁” (Bridging Intercultural Divides in a Digitally Interconnected World),聚焦在全球化风险与机遇并存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多元包容的社会联系。作为两个学会首次联合主办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学者参会,会议设置了32场专题研讨会,共有164篇论文报告和28项海报展示。与会学者共同探讨了数字化变革对跨文化关系的挑战与重塑,挖掘跨文化研究与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新兴议题与研究路径。会前还为硕博士研究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跨文化研究工作坊,促进了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学习。
中心外籍主任顾力行教授作为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 (IAIR) 前主席,在第12和22场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学术报告并参与讨论。他聚焦跨文化研究发展历史,梳理了从比较范式、过程范式到批判、超文化、神经认知和人工智能等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演进,强调面对不确定和复杂全球环境,跨文化研究亟需多元范式融合,以回应文化认同变动与技术介入带来的新挑战。
中心主任张红玲教授主持第19场“中国高等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教学与测评创新路径”的专题研讨会,并做主题学术报告,介绍了“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SNICC) 开发背景和运行效果,阐述了大赛基于本土化理论,推动跨文化能力教学、测评与研究深度融合的价值意义。随后,在迟若冰副教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任书禾和陈宇欣报告了大赛中跨文化交际理论运用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大赛学术组核心成员李芳和虞怡达分别以大赛对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反拨作用和大赛任务作为教学评价方法为题进行报告。跨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围绕大赛开展的系列实证研究,全方位展示了SNICC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研的良好效果,大赛为我国外语教学中推进跨文化能力教学,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提供了深刻、丰富的启示。
中心师生还组织了第5场专题讨论,顾力行教授、张晓佳副研究员、李筱媛和吴诗沁博士聚焦不同场域的跨文化教育,基于对高校、中学、国际学校和海外社区的多样跨文化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进行报告,研究发现中国教育并非简单套用西方模式,而是在保持文化根基的同时,积极回应全球教育需求,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学路径。四场报告展现了上外学者对本土化和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演化、创新的跨文化教育的思考。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闫星合,她在第1场专题研讨中宣读论文,探讨后疫情时期中国学生的文化距离感知对其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的预测作用,为文化适应理论提供了新的纵向证据。她还参加了会前工作坊,接受资深跨文化心理学家的学术指导和方法培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学者积极交流,收获满满。
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在本次大会上报告了团队在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适应领域理论建构与创新路径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心在本土化探索与国际对话中的独特优势,赢得了与会学者的积极关注与高度评价。会议期间,中心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与世界各国学者广泛交流,深化了对跨文化研究前沿议题的理解,拓展了研究视角和方法视野,提升我校跨文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