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校园> 正文

上外思政课改革创新系列(4)——搭建教学科研融通平台,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

【院系动态】 2024-03-18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切换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充分发挥上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特色,搭建教学科研融通平台,构建起“思政课程建设研究-学术团队教研协同-大课堂实践育人理念”的思政工作新格局。

 

聚焦思政课程建设的问题导向 推动教学研究成果规划培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外语类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建立“培育-激励”双导向的科研机制和学术沙龙等平台,为教研融通提供了基础,并形成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包括教育部高校思政专项《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师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和《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进路研究》课题项目,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哲社专项《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上海市教卫系统党建研究课题《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路径研究》,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研究立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等高质量课题项目立项,也发表了《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内容切入与现实意义》等针对思政课程建设的高水平专著及论文

 

提升思政课建设科研凝聚力 打造超学科学术研究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推进学科跨融通,积极同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开展深度合作,切实关注和回应思政课建设时代问题。学院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中外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团队,产出了一批具有知识整合特色的教学研究学术成果。近年来团队成员编写了上海市马学科发展支持计划国情市情调研专项《世界中的中国》思政课选修教材,完成了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欧美国家大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体系建构及衔接模式研究》以及《“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践创新》《学科交叉比交叉学科更重要》《中国数字经济的外溢效应》《海外学者视角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演进及对外溢出效应》《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约束与智慧路径》等优秀论文。

 

坚持“大思政课”发展理念 推进实践育人的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鼓励和推动学院教师关注国情市情民情,走出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围绕思政课程科研成果“可落地、可推广”的要求,学院完成了包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空间系统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建设研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市马学科发展支持计划马理论教学研究国情市情调研专项《数字经济中的劳动过程新变化研究—基于上海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的田野调查》等优秀项目,形成了3篇单篇采纳决策咨询报告等在内的一批成果,打造“大课堂”思政课程群

 

初审 / 刘雪晴 编校 / 责任编辑 / 刘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