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校园> 正文

这个“五四” 不一YOUNG!上外举办青年节特别活动

【大学文化】 2023-05-05 作者 / SISU 来源 /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切换
  • 姜锋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摄影 | SISU】

  • 王静与学生交流 【摄影 | SISU】

  • 上外建筑艺术长卷 【摄影 | SISU】

  • 《译路·望道》现场 【摄影 | SISU】

  • 观影现场合照 【摄影 | SISU】

  • 观影现场合照 【摄影 | SISU】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每一种奋斗的姿态,都是青春最美的模样。今年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不一YOUNG!

校领导与学生代表谈心,青年的节日一起过

上午,校党委书记姜锋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同学们有的即将奔赴西部支教,有的致力非遗传承与保护,有的在联合国志愿者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有的深耕专业多年,还有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分享了在上外的学习生活经历。同学们谈成长、话理想、讲担当,讨论热烈而活泼。

会上,姜锋向同学们致以节日的祝福,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回信的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期待大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要不负嘱托,把远大理想融入学习和实践的环节当中,在日常细节中做出成绩。

姜锋强调,要把握好“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两个视角,扎实学习各国知识,提升“听得懂、说得出”的中外互通话语能力。他以“如何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异同的基础上讲述中国式现代化”为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向同学们讲理论、讲思想、讲感受,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和同学们交流互动。

师生对话深入,座谈成果丰富,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同学们在座谈中也提出了一些针对学校发展改革的建设性想法,姜锋仔细听取和感谢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学校将继续通过调研、整改、评估等方式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午,校党委副书记王静也来到了学生活动空间“创空间”,和在这里进行新媒体产品制作、创新创业项目打磨的团队亲切交流。“云上非遗”团队新老“三代”学生负责人齐聚一堂。近年来,“云上非遗”团队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致力于非遗传承与保护,屡获国内外大奖。前段时间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的“松江棉布”主题展览更是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喜爱。

王静肯定了学生团队近年来在校园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就项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王静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项目的孵化、培育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同学们要把校园里的创新项目努力做成可持续的项目,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力和影响力。    

王静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同学们发挥各自领域专业特长,体现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实现项目融合发展

长图卷与大合唱组合,走心的产品如你愿

五四活动期间,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联合发布上外建筑艺术长卷、五四青年节主题MV《青春如愿(YOUTH: THE RADIANCE OF DREAMS)》两款线上产品。

上外建筑艺术长卷是上外青年学子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以历史发展为序,穿越奔腾不息的河流、碧波万顷的海洋,以上外校园丰富多彩的建筑为元素,将中外人文交流、发展合作的场景与上外建筑风格结合,体现独特的上外“国风”

五四青年节主题MV《青春如愿》,呼应时代主题,涵养家国情怀,合唱团的同学们倾情演唱,融合校史中的经典瞬间,致敬先贤们的艰苦奋斗,展现精神的传承与文脉的守望

大制作与微宣讲融合,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除了校领导与同学们的亲切互动、线上文化产品的持续推出,5月4日晚在教育会堂更是上演了一次生动的“大思政课”

600名师生共同观看影片《望道》。上外理论宣讲团的陈琛、薛三三、姚小翔三位同学通过《译路·望道》(The Path Forward for a New China)微宣讲,带领全场观众一起走进这本改变家国命运的答案之书,聆听《共产党宣言》背后的中国故事,感受翻译的力量,重温真理的味道

全场灯光变暗,背景音乐响起,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渐渐呈现在了银幕上。电影中一幕幕令人感到熟悉亲切和激动震撼的画面扣人心弦,全场师生共同被革命先行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热情所感染。

活动中,上外青年师生重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感悟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奋斗与信仰。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观影师生们不仅收获了影片所带来的感官上的震撼,也被坚守理想与信仰而牺牲的“望道者”们深深打动。

 

制片人与参演同学互动,上外青年身影现

近日,上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举办的理论实践活动也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望道》电影。现场还邀请了《望道》电影制片人袁孝民老师以及参与此片演出的上外学生陈柏宇、武凡杰、孙柯昂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

在交流讨论过后,袁孝民老师和每一位参与同学都在印有“望道×上外”的签名板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对自己作为中国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许下了承诺。

回眸校史,重温岁月,从华东革大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始终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坚守为国而立、为国而为的家国情怀,延续着革命学校的“红色基因”。而今日之盛世,将由新一代青年传承,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奋斗,这是上外青年最好的致敬!

初审 / 编校 / 李沛珊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