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校园> 正文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和英语学院联合举办“联合国英文日”活动

【大学文化】 2023-04-24 作者 / 高立新 来源 / 英语学院

语言切换
  • 【摄影 | SISU】

4月21日下午,由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和英语学院共同举办的“联合国英文日”活动于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顺利进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志康老师,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副馆长孔令涛老师、周源源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副校长史伟华老师、英语学院团委书记李秀秀老师、部分同学代表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英语学院辅导员王雅婵老师主持。

孔令涛老师在活动致辞中指出,英文是《联合国宪章》的签署文本语言、联合国最初的工作语言和承载了极大比例世界文明的学术语言,在世界语言的版图中长久占据了重要地位。联合国英文日由联合国新闻部于2010年设立,日期为每年的4月23日,即莎士比亚的生辰与忌辰。语言博物馆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的立馆理念,联合英语学院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希望此类活动能够使各位师生充分领略世界语言的多样性特征和世界文明多元统一的本质,共同致力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戏剧表演环节,洪浩善、王雪意、马宇杰和彭艾嘉等4位学生为大家带来了莎士比亚著名喜剧《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场的精彩片段表演,该片段是将于5月26日上演的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压轴大戏的一部分。该剧导演英语学院学生祁源巴特尔介绍了《第十二夜》的故事梗概,并指出本次活动呈现这一片段为配角戏,同时也是该剧矛盾冲突的开端。莎比亚对于小人物同样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这些角色意义非凡。演员们生动投入的表演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演结束后,他们分别就对所饰演角色的理解以及阅读、表演体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随后,史志康教授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为什么莎士比亚有永恒的魅力”的精彩讲座。讲座开始前,史教授对同学们的戏剧表演予以肯定,并为该剧正式公演时如何演绎莎士比亚角色的精华提出了期待。史教授指出,莎士比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创作的戏剧好比把整个世界搬上了舞台,“穷尽了人生沙滩上的鹅卵石”,这正是莎士比亚的魅力所在。

史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生平以及他人评价。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提倡遵循古希腊、古罗马“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概念,歌颂人的尊严和现实生活,而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最高峰:马克思十分喜爱莎士比亚,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是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史教授认为,莎士比亚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既能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以小见大,高度地总结一种人、一类事,将一幅极为详尽的人生地图呈现给世界。史数授分别以四个角色为例,对莎士比亚如何呈现人生的复杂与多样进行了阐释:《哈姆雷特》中的性格极为复杂的哈姆雷特和理性与情感调剂得匀称的何瑞修,以及《第十二夜》中有着烂漫情怀的公爵敖新诺和永远拿出一副“正经”样子甚至达到荒唐程度的管家马孚利欧。史教授还介绍了莎剧中其他各色各样的人物,如喜欢喋喋不休的人、喜欢想象的人等。这些人物都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扮演独特的社会角色,使得各种身份的读者都能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后,史教授指出,正如本·琼生所说:“他本人就是一座没有墓志铭的纪念碑!”“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莎士比亚戏剧所呈现出来的人生地图和给予读者、观众的人生智慧,使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都能读出新意并受到启迪。

联合国英文日到来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推出了青少年课堂,组织上外留学生、本科生或实地走入松江的中小学校园,或线上与乡村中小学学生面对面,带领他们一起走近英语语言文学的世界。

2023年“联合国英文日”系列活动至此圆满结束。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携手上外英语学院共同组织筹办戏剧表演、名家讲座、青少年课堂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并将优质的、丰富的、多元的语言义化课程辐射到中小学校园,带领广大学生领略英语文学的意蕴。

初审 / 编校 / 李沛珊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