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等一系列任务举措,系统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和行动纲领。全会公报发布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展开热烈讨论。10月24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校党委书记 尹冬梅:我们要从“十四五”时期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学习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十四五”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从“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地位,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全会通过的《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我们要从“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布局和主攻方向,深刻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深入谋划学校改革发展。要认真研究学习全会精神,把准“国家所需”和“上外所长”的结合点。要以高质量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为落脚点,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落地,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把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努力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跃升,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上外篇章,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上外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岩松:全校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从 “顶层设计”到 “落实攻坚” 的强大动力。要锚定时代方位,将全会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将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立足时代坐标,服务国家战略,彰显上外特色。要聚焦主责主业,“三位一体”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与动态调整,创新数智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战略支撑,以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效能,通过立足理论创新、聚焦决策咨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贡献“上外智慧”。要拓展开放优势,在文明互鉴中彰显国际影响力。继续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加强高水平国际战略合作,构建贯通中外的全球化人才培养新格局。要强化使命担当,以高素质师资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通过坚持引育并举、优化结构配置,实现师资资源的科学统筹与高效配置,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全校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加快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吴利瑞: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学校纪委需切实强化政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全会部署转化为履职实效:一方面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的清醒与坚定,通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研究生院院长 张海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发展方向。研究生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思政引领、学科优化、人才提质、师资强基、治理升级”五大工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线,依托“科研创新”和“能力培养”双引擎驱动研究生教育改革,聚焦“数智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重点,系统推进“超学科思维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实践能力提升、全球胜任力塑造”四维联动任务轮动,努力推进上外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的方向和主要的抓手。我国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这一阶段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高质量发展、祖国统一、大国博弈等方面将在党的领导下取得重大突破。党和人民敢于胜利、善于胜利的精神必将在这个阶段得到新的具体彰显。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重大考验,“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是我们在贯彻落实“十五五”规划中最需要激发的精神状态。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党委书记 章玉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我国科技金融在“十五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政策保障。作为金融学教育工作者,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学存量知识体系的重构,结合深入的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金融学的话语体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金融哲学,以中国特色金融学术语创新为“一体”,以现代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哲学为“两翼”,讲好中国金融故事。
卓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雪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蓝图,也进一步勾勒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远景。作为深耕教学一线近三十年的教师,我和同事们将在全会精神指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原创性教研成果,涵养教育家精神,讲好中国外语教育故事,培养国家亟需的卓越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规划与综合改革处副处长 汤蓓:“十五五”时期是我校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现“教育强国、上外有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统筹谋划,把学校发展置于国家战略全局中,紧紧围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持续深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与引领性。要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主动向语言科学、区域国别、全球治理、国际传播、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纵深拓展,打造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学术版图上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增长点,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 郑瑜: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与我们大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高度契合。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他们关注民生福祉,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成长为更全面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建议》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也对大学的文科教育提出新的转型要求,我们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法学院辅导员 陈凯: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在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一线,我将深刻领会全会关于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将其融入日常思政工作。引导学生在洞察时代变局中坚定“四个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专职辅导员 张宇航: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同等重要的“第四支队伍”,是全学段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全场域服务成长的引路人、全链条人才培养的助推者。我们要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在服务国家发展、联通中外的广阔舞台上,用实干回应时代召唤。在“向上向外担未来”的长跑里,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这场面向未来的时代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英语学院2023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党员 梅思瑜: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语言传播在国家战略中的价值。我们不仅要深耕语言能力,更要主动当好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用外语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将专业学习对接国家需求,以实际行动为国际传播、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东方语学院2022级朝鲜语专业本科生党员 聂佳瑞: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战略部署。我将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中展现专业价值,通过精准传递中国发展理念,助力展现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新征程上,我们青年学子更要勇担使命,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